娶个河南媳妇儿是啥体验?
作者 | 李欢乐
编辑 | 八月
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河南妹子。
过去有段时间,我对河南、河南女性的印象可能跟很多外地人一样模糊又迷思,觉得河南这地方小农经济,男权思想重,女性自我意识差、地位低。
后来慢慢发现,时代早就变了,难道你还真相信“十个河南九个骗,还有一个是教练,总部设在驻马店”以及“我们河南小孩的成人礼就是偷十个井盖”吗?
所以当我听到有人问“娶个河南老婆是什么体验”的时候,第一个想法是,中原女性大气、贤惠顾家、有主见、聪明能干,娶到了是福气。
第二个想法,如同对河南人的偏见一样,似乎也觉得河南女人:凶悍、野蛮、土气,有时候傻,有时候狡猾,甚至还是男权社会的帮凶,重男轻女,只会传宗接代......
我怕自己的视角太局限,所以专门问了两个同是河南的女性朋友,让她们说说河南女人有什么特点。以下是我们的对话:
她们讲的也并非完全没道理,中原地区乡土味浓重,崇尚中庸和官本位。生长于其中的女人,须得培养自己“中庸”的性格,可以“中”,但又不可以“庸”;有生存智慧,但不可太过狡诈;有乡土气,但又不能“土”,能文能武,该高调的时候高调,该低调的时候就低调。
河南是农业大国,人其实骨子里也都带着点乡土气,但这其实并不能叫“土”,而是实实在在的,结结实实的,扎根在土地上,有力量,像从地里长出来的一粒麦子,健康又美好。
文学家评论河南作家群体突出的特点的乡土书写,不管是男作家还是女作家,他们的笔塑造了好多生命力顽强,坚韧忍耐的女性形象。
李凖的《李双双小传》,塑造了一个能吃苦、不向命运低头,又特别有灵气有生命力的农村女性形象,像麦子那样健康而顽强。
《李双双小传》讲述了农村妇女李双双冲破丈夫的阻挠,为集体办食堂故事。
乔叶在名作《最慢的是活着》中写了自己的祖母。乔叶的祖母生在封建的年代,祖父死于战争,她一个人抚养几个孩子 43 34813 43 15043 0 0 1942 0 0:00:17 0:00:07 0:00:10 2964是个传统而保守的女人,这表现在她年轻的时候疼孙子多于孙女,甘愿守寡保持名节。
但她又不是完全迂腐的,反而随着时代变化,曾经那些心结慢慢解开,也开始能面对年轻时的种种感情,对生死也想得开。
身边的例子也有,小学时候我家邻居的阿姨,一个人兼两份工,每天忙前忙后,但工作家庭两不误,做饭还特好吃,她女儿也受她影响,从小就努力又乖巧。现在想想,做一个坚强而努力的人,其实特别酷。
如今的河南虽然不像过去那样生存艰难,但能吃苦、努力、坚强这些特别“实在”的品格都留了下来,谁能说现在这个时代里女性就不需要这些了呢。
河南女子的贤惠和顾家可是出了名,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。中原女子端庄大气,“宜其家室”,似乎一直给人很“母性”的形象。
河南地处中原,受传统文化印象很深,很多人会想当然地认为河南人仍然是传统的小农思想,有长幼尊卑之分,男女贵贱之别。但事实上,拥有独立平等意识的当代女性早就不会选择如此卑躬屈膝了。
可是一旦进入到妻子的角色中,贤惠、孝敬、礼让依然是她们大多数人的选择,正如我朋友所说的那样,在她看来,大部分河南女性都可以说是很贤妻良母了。
大部分家庭里母亲当家,饮食起居照料家人,大事小情却不独断,尊重丈夫,疼爱孩子,我见过的很多妈妈,无论在外身份地位如何,回到家庭中,都非常认真地履行着“母亲”、“妻子”的义务。
很多人对河南女性的印象是“贤妻良母”
年轻女孩受家庭影响,也很看重家庭和感情(可能会被另一些人理解为保守),在恋爱和婚姻里,也常常不自觉扮演着照顾对方的角色。一些姑娘很早就开始有超越年龄的成熟和懂事。
民间传统和生育观念也在慢慢改变,现在的河南女子,她们虽然保留了温柔顾家的一面,但不再满足于做家庭的附庸,或者做其他人的傀儡。地域文化定义了我们,但我们也在不断重新定义地域和文化。
河南是高考大省,盛产学霸,我身边就大把读书时成绩好,工作以后能力强的女孩子,她们聪明,独立,有个性,有想法。
也许正因为教育资源的短缺,竞争压力大,越来越多的父母鼓励自家女儿变得更加优秀,不害怕竞争,城市里的家长,早就不再会有自家闺女比男孩子差的老旧观念了。毕竟在著名的豫剧《花木兰》中,早就传唱着那句“谁说女子不如男”了。
豫剧《花木兰》
民国时期,与秋瑾所创办的《中国女报》齐名的,还有《中国新女界杂志》,它是由河南籍留日女学生燕斌、刘青霞所创办,在革命时期颇有影响力,一时间有“南秋北刘”之说。
她们感叹“吾中国茫茫四百余州杂志之作亦云朵矣,然出于吾女界所自力经营者曾不获一睹,非吾女界耻辱乎”,于是决心改变世界,从改变舆论开始。
河南籍留日女学生燕斌、刘青霞创办的《中国新女界杂志》
也不得不提看似离经叛道的“淦女士”冯沅君,她是一位在文学研究、翻译、诗歌、小说方面都颇有建树的女作家,驰名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坛。
有学者说:在“五四”初年的女作家中,若没有冯沅君这位与父辈的礼教、观念、习俗及行为规范正面交锋的大家闺秀,那么,一代叛逆之女的形象上或许就少了画龙点睛的一笔。
她们可柔可刚,骨子里始终有果敢和叛逆,这就像我们中原地区的饮食那样,集百家之长,口味虽偏辣,但同时丰富多元,看似简单,但绝不单调。
而我喜欢的女作家绿妖,在书里写她自己是“小镇青年”,定睛一看,原来是我同乡,从来没见过哪个当代年轻作家里,把厚重和灵性整合得这么好。
河南籍女作家绿妖
也许以上这些还是让你觉得,似乎河南女子不似江南那般有灵性。这刻板印象倒也可以理解,毕竟翻开河南各地的古籍县志,满满当当写着“淳朴忠厚、勤劳节俭”之类的。
比如《淮阳县志》曰“民敦质朴,士守礼义,告奸绝无”,《洛阳市志》云“古穷理学,兼习辞章,敦厚不华”。
搞得似乎无论男女,都是老实巴交的小农形象。灵动的时代和灵动的人们渐渐远了,也是没办法的事儿。
壁画中的中原女性
如今的开封城早已不是昔日汴梁的繁荣,这个人口大省成为别人眼中的“他者”,成为被群嘲的刻板对象,中原女子也似乎成为了一个缺席的群体。
她们的丰富、灵性、庄重、大气、聪慧,她们在历史和现在的诸多色彩和多面性,她们发出的声音,如今正在逐渐成为“在场”的。从破碎、解构、遗忘,又重新走向整合。
各种地域歧视以及性别歧视其实都荒谬至极。虽然以地域来划分人是我们一时改变不了的习惯,但至少,对地域文化重新有一点点思考也是好的。
现代河南女性除了继承过去那些好的品质以外,也在身体力行地不断做出改变。所以娶个河南媳妇儿是啥体验?一个字,中!
[1]张敏.《一九四二》中的河南民间文化解读[J].电影文学,2013(08):70-71.
[2]龚浩群.从中原女娲神话与信仰看女神精神的失落与复归[J].中南民族学院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,2000(04):61-64.
[3]宋广文,董琛,张芳.大学生对人口性格特征刻板印象的内隐观分析——以鲁、豫、沪、黑四地人口性格为例[J].集美大学学报(教育科学版),2011,12(02):33-38.
[4]崔杰.河南北宋墓室壁画中的女性形象[J].重庆科技学院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0(16).
[5]袁恺泽. 清末河南留日学生与《中国新女界杂志》[D].郑州大学,2013.
点击图片,可查看以往的文章:
◆ ◆ ◆ ◆
年底彩蛋:扫码抽取你的2018上上签!